高校一直都是名企争夺人才的必争之地。在最近的秋招中,很多应届生都会被互联网铺天盖地的校招信息充斥着,那么对于面临被选择的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考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知名度比较低的传统企业。
-
企业知名度低,很难通过雇主品牌形象博得学生好感;
-
行业性质原因,没有办法像互联网行业那般,提升企业网感;
-
招聘周期冗长,跨部门协调成本高;
-
公司每年会支出很多费用在校招上,但收获却不成正比;
除此之外,近几年公司由于工程项目承接的订单增多,在对人才的需求上更是强烈。虽然过去有着十几年的校招经验,但从校招的数据反馈来看,并无太大的突破。除此之外,公司虽有着国企的稳健和规范,但却始终没有办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这也是要寻找突破的原因。
所以从今年开始,该企业在校招团队上重新做了调整,转变了过去的进校思路,侧重了互联网的宣传与运营,增强了雇主品牌形象的宣传,招聘全流程提速,从往年校招offer发放150份到今年突破1000份offer。
那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企业的校招变革之法吧!
从“打酱油式校招”到“以结果为导向”的思想转变
-
搭建校招运营团队,制定精细化运营流程
首先,制定独特的校园招聘流程将会为企业的雇主形象加分。面对越来越年轻化的应届生群体,传统企业必须从互联网入手,才可以更加高效地吸引到优秀人才。单纯通过线下传统校招方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企业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将会成为重要途径。
-
线上推广和创意策划,由集团企划&品宣团队配合,搭建官方招聘抖音号、公众号、视频号,制定内推机制,调动更多员工投入参与; -
线下团队重新调整进校思路,过去跑15个城市,现在就只跑8个城市,聚焦在更多垂直和专业匹配的院校; -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把一些线下的经费运用在各种行业招聘媒体的投放上,加大互联网曝光;
-
受疫情影响,现如今的应届生的求职意向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逐渐意识到职业稳定性对自己日后发展的重要性,在宣传点上,打造“终身员工计划”的概念,可以吸引更多应届生的关注;
企业做好“运营+宣传“工作,不仅会在校招同学面前刷一波存在感,同时也对内部同事的企业文化认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
探索创新校招模式,启动社群校招
当然,这个只是在沟通过程中的一些体现,运营人员、宣讲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候选人对企业的认知,所以在像有趣性转变上,传统企业是可以迈出这一步的。
互联网时代的校招更追求效率。但是很多应届生在进行简历投递的时候,都表示自己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各公司的官网投递中,因为要重复填写简历中的信息。
所以,一些企业为了优化学生的投递体验,会进行官网投递页面中字段的精简,适当的删减一些简历中会出现的信息,也会提升校招雇主品牌的影响力。
Step3. 营造轻松的互动氛围
过往学生对传统企业的印象标签都是:严肃、刻板、严谨等。但是该企业的内部氛围非常有趣,举个例子,Jason与我们分享他们在介绍企业内部的称呼上,都喜欢在姓氏后面加个“工”,在社群自我介绍的时候,Jason也让同学们称呼他为Jason工。
-
重点目标院校建联,更突出精准招聘
与过去广撒网式校招相比,对于传统企业来讲,精准的招聘更能收获精准的人才,实现最终双向奔赴的结果。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在对线上进行创新校招之外,企业要对校招的整个招聘流程进行设计优化,企业内部校招人员要清晰校招流程;
-
拉齐校招团队、面试官团队、职能支持等同事的流程节点,让他们能够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内部的工作流程先通顺了,对外协作的时候,才能配合得更好,给到校招同学更好的体验; -
根据每个部门提供的JD详情,筛选合适的院校,把更多精力放在精准度更高、专业更对口的院校上,可以降低无效招聘,减少offer流失率。
-
每个院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宣讲,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一站式面试流程,不再让学生苦苦等待
Offer保温,增强雇主双方安全感
-
提供实习计划,提前适应工作节奏
-
同级入职社群运营,入职信息及时触达
刚拿到offer的同学都有着未褪去的学生气,社群可促进同一批次同学建立联系,从而互相影响、共同稳定。通过社群关系的建立,让同届同学在遇到问题时的交流更为顺畅,问题解决效率也更高。
传统企业校招的一些总结
在今年9月份,通过牛客联合知页简历举办的「生物医药化工」专场线上双选会,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传统医疗企业的反馈。他们非常渴望进军高校获取更多的科研人才,但是因为行业的关系,进校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导致很多学生对他们都非常陌生,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在各方面都不输各大厂。
从应届生角度思考,与进入职场多年的职场人士相比,他们可能更在乎自己在面试阶段的整体体验。作为个性鲜明的Z世代,他们愿意积极地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面试经历,从校招流程、面试官专业度的专业感知,到对企业校招创新度的感知以及面试或工作中的趣事分享中进一步扩大雇主品牌形象的影响力,这也是传统企业想通过雇主品牌影响力去吸引更多人才,必须要牢抓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