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呀~
这里是牛客招聘研究院的第6篇原创文章!
近日,中青报X牛客“百校百企”青年就业扶持计划在京启动,发布会聚集了高校、企业、学生三方代表,围绕青年人群就业、校园招聘趋势以及高校毕业生培养等话题展开讨论。
一直以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对青年及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长期关注研究,会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丽宾以研究机构的视角就青年就业问题重要性、青年就业现状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等发表了独特见解,主要分为3方面:
大学生是青年就业主体,未来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
青年失业率19.9%达总体3.7倍,大学生就业形势险峻
“国家+高校+企业+青年”全方位多举措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
以下为张丽宾的发言汇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今年也成立了大学生就业的专班,每周定期跟踪大学生相关政策落实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情况,可见国家对青年就业的高度重视,张丽宾也从3方面论证青年就业的重要性:
其一,18-22岁适龄人口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占46%,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中,普通高校毕业生占58%;
其二,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至0.34%,且伴随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必然转向从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未来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其三,青年大学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
02.
青年失业率19.9%达总体3.7倍,大学生就业形势险峻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6到24岁的青年调查失业率高达19.9%,是总体调查失业率的3.7倍。虽然青年失业率高是一个全球普遍的正常现象,但中国青年失业率上升速度惊人,达2018年首次公布调查失业率以来新高,再次证明今年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较险峻的形势。
图 2019年-2022年全国失业率调查统计
#需求和供给不平衡,让青年就业难上加难
张丽宾表示今年青年就业难,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来看:
从需求方面来看:
① 宏观增长不达预期,创造工作机会能力减弱
近三年我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反复冲击,国际环境不稳定,压力也不断增大。2022年,我国制定了5.5%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是目前各方面来看很难实现预期的增长目标。基于缓慢的经济增长现状,国家能够创造的就业能力也在下降,一季度毕业生求人倍率只有0.7(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即7个岗位对应10个求职者,且城镇净增就业人数只有502万,不到去年同比的一半,数据显示大环境创造就业的能力在下降。
② 结构性冲击大,热门行业收缩,选人要求提高
其一,年轻人就业集中地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大,如今年出台的助企纾困的政策很多都是针对服务业的。
其二,近年来吸纳大量青年大学生的行业在收缩,比如互联网行业、教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这些行业之前都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但是如今互联网行业招聘规模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点,教培行业岗位规模收缩幅度更是超过了30%,房产行业也在收缩岗位规模,但目前还没有新的替代性行业,也是造成今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因素。
其三,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在阶段性的岗位供不应求的环境下,比如过去候选人和岗位的匹配度70%就可以了,现在可能需要提高到80%到90%。所以从需求层面也抑制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
从供给方面来看:
① 青年大学生择业心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位
其一,低收入的工作看不上,高收入的工作就业难
Z世代青年求职更加现实,青年大学生物质财富追求更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低收入行业有很大的用工需求,但是愿意到这些行业就业的人非常的少。
比如我们国家的主体行业,收入平均水平的制造业和较低水平的批发零售业,求职申请不到四分之一,而高收入的工作如互联网、金融业等竞争激烈,对人才要求高,导致青年就业难。
其二,青年大学生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且越优秀的人才越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现在有42.9%大学生考公考编,同时选择“民企”仅占比4.1%, 选择 “自行创业” 的占比10.4%,均大幅下降。
其三,青年大学生倾向“体面”岗位,不愿从事一线技术工作
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求体面的劳动,更倾向于出入高级写字楼敲键盘做报告的行政岗位,对于一线技术岗位的从业意愿度比较低。我们国家只有40%的技术人员在企业中。而在美国,这些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有80%在企业中,在英国占比也达到60%,所以这也是一种错位。
其四,85%青年人选择大城市就业,小城市岗位空缺严重
目前有85%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如63.3%选择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21.3%在除北上广深外的其他大型城市,这也导致中小城市有岗位但是招不到人,所以从择业心态来讲,青年大学生和劳动力市场也是存在错位的。
#自我认知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放大就业困惑
其一,竞争力弱的高校毕业生:观望、等待、慢就业
当代青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自我认知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这就放大了他们的就业困惑。
实际上现在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主要是一些竞争力弱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对就业存在观望等待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慢就业,这些慢就业的人员很可能就是不就业,或者花费2-3年才会实现初次就业。
在这个期间他们很多人会选择考研和考编,但是考研现在的报录比是457:110,而考编的平均报录比更是达到68:1,随着竞争激烈导致“二战”“三战”人数将持续增加。但现实也不允许他们一直战下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经过二战三战的失利之后,被迫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平均稳定初职获得时间为2.63年。
其二,部分青年大学生逃避就业,成“尼特族”,浪费人才资源
部分青年大学生他们甚至逃避就业,我们叫做“尼特族”,既不读书也不工作,最后就慢慢的成为边缘的人群,最终退出劳动力市场。所以这些慢就业也好,“尼特族”也好,都是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
其三,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过程中没有做好思想和能力准备
对于其他的这些竞争力相对弱的群体,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都没有做好准备。比如说对于他们目标的行业,目标的岗位是不清楚的,定位是不清楚的。
虽然现如今学校提供的就业的信息渠道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真正满足需要的信息不足,在真正需要做选择的时候,可能出现高校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和毕业生要择业的专业和地区不完全匹配,选择性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这个时候高校毕业生到市场上去寻求海量的信息的时候,又会面临甄别和选择的难度,面对1.5亿多市场主体,1000多万毕业生,可能投了上百份或者更多的简历,实际上得到offer的比例是非常低的,这都是求职过程效率不高的表现。
03.
“国家+高校+企业+青年”全方位多举措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
我们国家一直把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简单整理了相关政策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政策支持、服务助力、权益保障、困难帮扶,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而就像牛客创始人&CEO叶向宇说的:“青年大学生就业不是一方独舞,需要多方合力做大这个舞台”,需要国家、高校、企业、个人各方合力多策并举助力青年大学生就业。
从国家角度来看,国家要提升教育体系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比如课程设置上提供更多通识教育,今年的职业教育法颁布了发展高等的职业教育的政策,实际上也是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种转向和调整;
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要加强就业辅导和支持,如引导学生务实看待就业形势、调整求职目标,积极就业创业,干中学,在历练中提升;对暂时难以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关服务,平滑冲击。
从企业角度来看,上亿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应挖掘用工潜力,增设见习岗位、引入学徒制,实行“先录用、后上岗”的柔性用工制度;
从青年角度来看,新生代人才需树立积极、主动、理性的求职理念,区分劳动力市场层次,及时规划职业预期的地区、行业、单位、岗位等,有意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个人能力,上好“社会大学”。
无论如何,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指出的以就业困难大学生为重点,服务大学生成才发展,帮助 10 万名以上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比如中青报X牛客联合发起的“百校百企青年就业扶持计划”也是非常好的创新探索,不管是面向全国百所高校结合就业研讨会、辅导讲座、定向招聘、校园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还是帮助广大毕业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就业相关政策,都可以为青年大学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中青报&牛客资源S+级传播,曝光总量预计可达1亿+; 985、211、双一流100所全国重点高校优质生源精准触达简历直投; 与百所高校建立联系及与中青报领导打造链接社交场; 参与牛客与中青报强强联合打造的线上线下传播项目,不限于直播、专场等超大曝光活动; 应用“百校百企”IP背书传播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等。
点击关注牛客招聘研究院,不错过任何HR干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