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干货满满,建议好好看哦~
👇👇👇
一般来说,一个稳定的公司,除了职能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都能够归类到三类:用户产品部门、增长部门、商业产品部门。
这三个部门就像三个齿轮,彼此形成“齿轮效应”:
用户产品打造产品基础,为留存做准备
增长部门通过活动或买量,为产品带来新增用户
商业产品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变现,反哺用户产品和增长部门,把蛋糕做得更大
这也就引入了商业产品部门的核心定义:以盈利为目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产品,
都是耍流氓。
经常看到有不同的说法,通过产品功能、产品受众的区别,对商业产品做了细化。
但依我个人理解,“盈利”才是商业产品的核心属性,举几个例子:
爱奇艺视频是用户产品,其视频会员则属于商业产品,面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微博国际版是用户产品,它接入的变现平台“腾讯优量汇”则属于商业产品,后者帮助前者进行广告变现,腾讯则从其中抽成,提升营收。
钉钉是阿里内部的IM工具,对内提升企业效率,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对外可售卖给其他组织,提升自身营收。
这几个商业产品的例子,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但核心的目的都是营收,只不过有直接(如直接售卖增值服务)和间接(如减少协作成本)的区别。
“盈利”的显著属性,也就意味着商业产品的受众更理性,更重视成本和收益。
对于用户来说(后以“用户”代表用户产品的受众),“使用”和“弃用”某款产品的主要成本是时间和精力,而非经济成本:最近某个App好像蛮不错,下载试试;这个App真烂,还是XX好使。但对于客户来说(后以“客户”代表商业产品的受众),每次尝试或弃用,是需要实打实付出经济和机会成本来选择的。
比如:
一家熟悉了在巨量引擎上投广告买量的游戏公司,想要切换到腾讯广告平台,则需要聘用有腾讯广告投放经验的优化师,或者是让原有团队花一定时间学习适应。
一家已经用企业微信构建了对内外沟通协作体系的公司,想要换成钉钉,则团队成员的联系方式,已有的知识库等等内容,都得进行迁移。
除了“盈利”的属性,商业产品还有哪些特征?
想象一下,你正在远程面试,但因为软件问题,视频和声音断断续续,面试官问了什么只听了个大概,你的回答面试官听着也模模糊糊。原本有机会拿到的Offer,可能就因为软件问题擦肩而过。
相比这个例子,商业产品承载的价值只多不少,这也意味着对“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追求。可能一个不稳定,原本有机会的订单告吹了,搜集的销售线索丢失了,发的补贴被黑产恶意薅羊毛了...在用户产品侧,用户遇到稳定性问题,用户一般不会有太多损失,官方抓紧时间修就行了;而在商业产品,遇到稳定问题而错失的每一秒,都相当于真金白银的流失。
除了稳定性以外,高度稀缺的资源也是商业产品特有的属性之一。不同领域的例子比比皆是:
依托于国内几乎垄断的搜索入口,客户想要投搜索广告,几乎只能选择百度
腾讯依托社交关系建立起来的精细定向能力,能够让客户精确地把广告投放给合适的人
想要看《这就是街舞》?必须得上优酷充会员,因为这个影视资源属优酷独家,别无他家
想出行方便打个车?在滴滴已经建立起的庞大司机群体基础上,你已经习惯了点开手机上那个橙色logo的App…
不同领域的巨头,都凭借着自己的独一无二优势资源,打造出别人难以模仿的商业产品。
本文摘自专刊《 商业产品运营求职攻略》
专刊介绍
本专刊由牛客官方团队打造,主要讲解商业产品运营的求职技巧和经验,从0到1锻炼大家的商业思维。
同时本专刊也包含运营基础技能的提升,助力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让高薪offer稳稳地落在同学们的手上!
专刊包含以下内容:
什么是商业产品运营,商业产品运营的职责是什么?
商业产品运营应该具备的三种核心能力
如何更有的放矢地准备商业产品的笔试面试?
彩蛋:用商业视角,剖析招聘与面试
专刊配套服务
读者交流群,任何对于专刊本身或者服务方面的建议都可以随时与牛客运营小姐姐进行沟通
官方定期回复评论问题
赠送运营相应岗位求职资料(购买后加可可老师微信即可解锁)
专刊价格
原价9.99元,拼团价6.99元
也就是一顿早餐的价格,就为自己争取了一个翻盘的机会,有何不可呢?
春招已经在路上了。
所以,不要以为现在时间还早,在你拿到offer前的每一天你都要加足马力。
如果你决定要继续前进
就沉下心好好学习
在春招中逆风翻盘,惊艳所有人!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专刊购买链接